大数据思维的“三性三化”特征

2021-03-12 18:07 潘皓波

大数据思维,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高维度思维,就像牛顿、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之后,数学科学才从初等数学上升到高等数学。


大数据思维具有六个特征,即资源性、相关性、全局性以及定量化、精准化和智能化,简称“三性三化”。


在大数据时代,应该具备怎样的大数据思维,才能引领人们在这个时代如鱼得水呢?


(一)从中国社会变革看思维的升级


人类社会每次经历的大飞跃,最关键的并不是物质的需求,甚至不是技术催化,而本质是思维工具的升级升华、迭代创新。


一百年多年前,陈独秀、李大钊、蔡元培、胡适、鲁迅等一大批仁人志士,推进着中国新文化运动,要培训和塑造一代新青年,从而去创造建设一个新中国。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改造传统的陈旧的思想,打破思维的枷锁,并提出了以“科学和民主”为核心理念的思想启蒙。到了1921年便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件: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!


四十多年前,邓小平在百业待兴之际,提出了“中国要走改革开放之路”的伟大设计,而最为核心的就是:解放思想,实事求是。正因为有了思想的解放,有了大胆的探索实践,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,走出了一条具中国特色的改革和发展之路,从一穷二白崛起,成为了现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。


当大数据时代到来时,我们再次抓住机遇,国家正大力发展数字经济,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,加大数字资源挖掘,开拓数字场景开放,加快数字技术开发,并取得了长足进展。而基于大数据思维的应用,在我们生活中的例子已不鲜见。


例如,市政府在办理相关单位和个人申请事项中,从过去要盖100多个图章,走几个月流程,现在是“让数据多跑路,让人只跑一次”,高效率办事。数字化转型,是要从大数据思维高度,充分认识和实现“流程再造、规则重塑、功能重构、应用优先”。


又如,在这次新冠病毒防疫中,每个市民都拥有“健康码”、“行程码”,这就能利用大数据精准找到“密切接触者”,从而“早发现早隔离”,实现最短7天“动态清零”的目标。防疫精准化的实现,正是基于大数据思维、依托健康和出行大数据的良好实践。


(二)大数据思维的“三性三化”


当我们拥有了大数据资源,就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,并且需要重新定义处置动态事件的方式和流程。在大数据时代,大数据不仅将改变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方式,改变商业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运行方式,还将带来深刻的思维转变。


那么,大数据思维有哪些特征呢?相比互联网思维和移动互联网思维,有哪些区别?


我们先捋一下,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有哪些主要思维特征?


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和生活工具,核心价值就是互联互通、随时随地获取信息。其主要思维特征,包括有网络化思维、用户思维、碎片化思维、流量思维、创新思维、敏捷迭代开发思维等。


大数据,是一种以容量大、类型多、存取速度快、应用价值高为特征的数据集合。其主要思维特征,包括有资源性、相关性、全局性、定量化、精准化、智能化,即“三性三化”特征。


1、资源性思维


大数据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资源,这种资源既不同于农业社会的“自然资源”(例如土地和阳光、水),也不同于工业社会的“化石资源”(例如石油、煤炭、稀有矿产、天然气、页岩气等),而是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、数字化时代,将各类自然、社会、人文的数据,通过数字技术,可及时地、有效地进行存贮、加工、计算和再利用的资源。大数据资源是“人造的”,也是“人为储藏的”,它是可以“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”的资源。


英国《经济人》杂志曾经这样报道,如果将大数据比作“石油”,那么,中国就是数据世界的“沙特阿拉伯”,由此可以窥见,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,全球看好中国崛起以及在数据世界的巨大影响力。


所有资源,对人类社会都有正反两面影响,这就像大自然中的水,水能载舟亦能覆舟,核能既能变成核电造福人类,也能被用于制造原子弹伤害人类。而大数据作为一种资源,也有“两重性”,既造福人类,也会伤害人类,比如个人隐私泄露等等,关键在于如何有效控制和合理利用。


2、相关性思维


人类通过对大数据的处理,就不仅只关注“因果关系“,而更关注”相关性关系“(即数据的关联性关系)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”尿布与啤酒“的案例。


在大数据时代,思维方式要从因果思维转向相关思维,努力颠覆千百年来人类形成的传统思维模式和固有偏见,才能更好地分享大数据带来的深刻洞见和巨大价值。


以人口普查为例,我国近三次人口普查时间间隔为十年,面对庞大的人口数量,大数据相关性思维在数据统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。据悉以2010年人口普查为例,我国人口普查的总投入超6亿元人民币,耗费了巨大的人力、财力、时间。倘若能运用大数据进行人口普查,以其相关性分析的优势,就能用百分之一的抽样调查进行大数据挖掘分析,将大大降低和节省政府人口普查的各种成本。


2、全局性思维


在大数据时代,随着数据收集、处理、存储、分析技术的突破性发展,我们可以更加方便、快捷、动态地获得与研究对象有关的所有数据,而不再受限于样本研究方法,那么相应地,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应该从样本思维转向全局性思维,才能够更直观、全面、立体、系统地认识和运用大数据价值。


4、定量化思维


毕达哥拉斯说“万物皆数”,道格拉斯说“一切皆可量化”。


量化思维为数字化特征带来的必然思维结果,换言之,量化可以解释为共性语言描述和解释世界的一种方式,其体现在于充分运用最新技术手段,对于各个领域进行信息全面定量采集以及信息互通,打通信息间隔阂,并进行全新的信息整合,实现分析实用性及数据科学性,创造更具有价值的数据应用和信息资产。


从过去的主观猜想,到定性分析,再到定量分析,定量分析是除了可以进行数学分析、数字分析、数据分析外,还可以对文字、图片、数字等定量,用统计概率方法进行量化分析。


5、精准化思维


在大数据时代之前,由于收集的样本信息量较少,分析得出的结论在推及总体上就会出现“南辕北辙”现象,由于数据准确性的大大降低,容易导致分析的结论与实际情况可能大相径庭。


进入大数据时代,得益于数据技术的突破,大量结构化、非结构化、异构化的数据能够得到储存、处理、计算和进行分析,从而大大提升了我们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有效知识和洞见决策的能力。


6、智能化思维


应该说,自进入到信息社会以来,人类社会的自动化、智能化水平已得到明显提升,不过始终面临着瓶颈而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,机器的思维方式仍是线性、简单、物理的自然思维,智能化水平仍不尽如人意。


然而,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,为提升机器智能化带来了契机。通过机器学习,可以从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学习数据,大数据将有效地推进机器思维方式由自然思维转向智能化思维,这才是大数据思维转变的关键所在和价值所在。


大数据技术,具有类似“人脑”一样可主动、立体、逻辑地分析数据、做出判断、提供洞见的能力,那么,无疑也就具有了类似人类的智能思维能力和预测未来的能力。“智能”、“智慧”是大数据时代的显著特征,大数据思维方式也应该从自然思维转向智能思维,以不断提升机器或系统的社会计算能力和智能化水平,从而获得具有洞察力和新价值的东西,甚至类似于人类的“智慧”,例如人脸识别、智能语音翻译、识图软件等等。


就像在牛顿、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前,人类应用的数学定理和公式基本上是初等数学范畴,当有了微积分,数学学科才进入了高等数学范畴。概括而论,大数据思维是一种高维度的思维,大数据时代需要更高级的“大数据思维”。


本文作者:


潘皓波,2019年度上海智慧城市十位领军人物之一,上海大数据联盟副理事长,金棕榈企业机构董事长,高级工程师,曾任复旦大学数学系、管理学院讲师,主讲《数学分析》、《高等数学》、《信息经济学》、《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》等课程,南开大学MTA硕士导师,《旅游大数据分析与应用》主编(全国普通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规划教材)



咨询热线:400-820-2018
地址:上海市静安区江场西路299弄堡尼中心305室

关注公众号


智慧旅行

查看视频号


旅游大数据